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论医学与人文的对话

来源: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8-0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编者按: 2017年9月8日,“中国医学人文大会”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举行。会议主旨:健康中国与医学人文建设。本刊特别精选四篇开幕式主题演讲—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

编者按:

2017年9月8日,“中国医学人文大会”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举行。会议主旨:健康中国与医学人文建设。本刊特别精选四篇开幕式主题演讲—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《论医学与人文的对话》、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《医学的使命与困惑》、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《大力推进医学人文建设》、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《健康中国与医学人文建设》以飨读者。

文明早期知识与美德的整合

人类在时间长度远远超过古希腊、古华夏、古印度至今的这一时段里,是把知识与美德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的。

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,就开始有意地、逐渐系统化地对主、客观事物进行观察、思考和研究。人类的这一行为明显区别于其他动物。人类最初是把对客观事物(他人、环境、宇宙中所有的“物”)和主观事物(自己的思想、感情,亦即“心”)混合在一起,或者说是当作一个事物来认识的。这一阶段延续了很长时间,晚到在希腊古典哲学、中国的《老子》《周易》、五行学说中和原始佛教的经典中,以及藏传佛教的寺庙文化里,仍可以清晰地看到“心”“物”一并分析、论述的状况。

近代以来“物”与“心”的分离

大约自17世纪中叶起,对主客观(物与心)的关注和研究开始分道扬镳,不仅研究的“对象”分成“物”和“心”,而且各自形成了迥然不同的研究方式、方法。西方启蒙思想家、古典科学家的论述和发现,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二者的分野。随后出现的工业化浪潮则更加固了双方的阵地和基础,楚河汉界,泾渭分明。

我在这里着重指出古典西方科学把“物”和“心”二元化,并始终以二者对立的思维对待之,不过是要指出:这种二元对立的文化,是对人类古初思想和追求的背叛;对“物”越来越全面、越来越深入的了解,就距离对人类心灵的关注、思考和研究越来越疏远。

研究“物”的科学,也就是今之所谓自然科学;研究“心”的科学,包括了宗教神学和宗教催生的所谓“心灵科学”,例如近两个世纪层出不穷的种种心理学。

医学,很自然地被归之为自然科学,因而现代医学也按照自牛顿以来形成的机械论、分析论、终极论、简约化、线性化的思路和方法对待人类知之甚少的自身这一有机体。

现代科学实践为自己设置了特殊环境(实验室)、选择了特定对象(动物和个别人体),以得出的特殊结论作为普世真理,推广到生存于极其复杂的社会、生态条件中所有需要医治的人身上。作为一个整体的人,不得不接受越来越破碎的“肢解”式检查、分析、治疗。

受这一思维模式的影响,就连“心灵科学”也把非物质的心理活动推导可测量、数学化、求精确的圈子里。例如,20世纪曾经风行一时的“格式塔心理学”就是如此。

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上讲话

尽管如此,如果谁无视两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医学、药学在缓解人类病痛、增长人类寿命、减少死亡率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,那将是愚蠢的;今天,如果拒绝科技的进步和西方医学未来的成就,那将是荒唐的。

工业化时代对客观世界敲骨吸髓的利用,最根本的动力在于超过所需的享受和无限度的利润,这才是今天世界混乱、危险丛生的主要动因;脱离了对高尚之心的崇拜敬畏,“技术进步”了、社会发展了,但是走到今天这一步,诚所谓“物极必反”,人类就要开始进入一个科学技术——包括医学技术——的新时代、创建新范式的时代了。

对“物”的重视,包括对满足自身感官欲望的重视,既相应地淹没了、抛弃了对于“人”来说更为重要的一面即“心”灵的追求;同时又为人类对财富的疯狂聚敛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战争、屠杀提供了刺激和工具。

对“心”的研究,亦即对于自性和社会之心的拷问,固然和自然科学一样,也是在追求真理,但是这一追求并不是从预设开始,经过实验室的反复验证而得出结论,而是从古今人生和社会的实践经验积累开始,经过一代一代精英的静思、总结,并在社会往复的实践中提升、变革而形成的不同时代的成果。

从孟子所说的“恻隐之心人皆有之”,到王阳明的“致良知”,就是走了这样一条道路。唯其经历了几千年实践的检验,所以能够放之历史长河和960万平方公里而皆准,并且已经深深沉淀为民族文化的基因了。

西方科技走过了200多年的辉煌之路,到20世纪初竟出现了“一往而不知返”尴尬局面。这一尴尬的根节就是与人文的脱离,“唯物是求”。未来的创新,或者直言,20世纪的医学创新,关键就在医学以至整个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“纠缠”中找到一条新路。

文章来源:《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》 网址: http://www.sjzxyxxxwz.cn/qikandaodu/2020/0806/456.html



上一篇:基于CDIO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
下一篇:探索细胞内运输 领先生命新医学——记国家“青

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投稿 |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编辑部|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版面费 |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论文发表 |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